佛弟子文库 > 首页
  • 忧患可以使人拼搏生存忧患可以使人拼搏生存
  • 心净,方知肉味浊心净,方知肉味浊
  • 当须发决定心,临终定欲往生西方当须发决定心,临终定欲往生西方
  • 越到晚年,观照智慧就越重要越到晚年,观照智慧就越重要
  • 念佛怎样才能达到成片念佛怎样才能达到成片
  • 净界法师:念佛法要净界法师:念佛法要

一个「常」字要把牢

弥勒菩萨又名阿逸多菩萨,阿逸多是梵文,华言即是慈无能胜,故又称为慈氏菩萨。梁武...

杨莲航的往生故事

杨莲航。浙江余姚人。家境贫苦,年幼即从事商业,平时依循礼法规令而不逾越。192...

窦氏济人,高折五枝之桂

原文 五代窦禹钧,燕山人,年三十外无子。梦祖父告曰,汝不但无子,且不寿,宜早修...

「心、佛、众生,三无差别」是什么意思

问: 心、佛、众生,三无差别那是什么意思? 妙境法师答: 这是《华严经》上说,...

造罪忏悔了,为什么还要受苦报

我造罪,我忏悔了;忏悔了,为什么还要受苦报?比如说你杀害一个众生,你杀一个狗、...

如何鉴定那人是「得道的佛或菩萨」

问: 我们如何鉴定那人是得道的佛或菩萨? 妙境法师答: 谁是得道的人?谁是佛?...

如何让妄想转向真如

诸位!真如是本来具足,你只要忆念它。你只要做一个动作,忆念它就好。真如不是修来...

往生极乐世界后,有五种因缘不退

【得生彼国,有五因缘不退。云何为五?】这有五种因缘,我们把这五种因缘先念一遍:...

平常修福报,最好回向临终无障碍

我们从印光大师的说法里面,印光大师提出一个很重要的建议,我们平常修福报最好能够...

带业往生必须有条件

带业往生必须有条件,必须让业沉淀。所以请大家不要忽略业力这一块!第二个是最好的...

「真是佛子」有三个条件

舍利弗尊者本来是认为三乘法门各行其道,彼此不能相通,所以对自己当初选择的声闻道...

净土法门是自力的信愿念佛,和他力的本愿接引相结合

所有通途的修行方法,都属于靠自己的力量,艰辛跋涉地往佛果上走,唯有净土法门叫做...

无佛时代,入不退转的几种难行

我们总觉得自己修得不好,修得不行,还差劲,那这个问题怎么解决?是不是我们的路子...

莫到死来方修道,孤坟都是懈怠人

生死大事,要解决了生脱死这件事,这是真正的大事儿,须当预办,就是要预先置办什么...

向观世音菩萨求子,为何得不到

这件事是在观世音菩萨的感应记上记载的事情。在刘宋的时候,在中国现在的浙江湖州的...

菩萨于生死畏中,当依如来功德之力

文殊菩萨大慈大悲,为初发心的菩萨生死有畏这个问题要解决,所以提出这个问题,菩萨...

菩萨有四法,摄诸善根

复次,迦叶!菩萨有四法,摄诸善根。何谓为四?在空闲处,离谄曲心。诸众生中,行四...

如何让我们临终不易起颠倒

如果你把人生看成是真实的,什么都是真的,真的有某些人,真的有些事情,虽然你发了...
更多最新文章

佛说阿弥陀经

如是我闻。一时佛在舍卫国,祇(q)树给(jǐ)孤独园。与大比丘僧,千二百五十人俱,皆是大阿罗汉,众所知识:长...

佛说无量寿经

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,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,一切大圣,神通已达。其名曰:尊者...

净土五经日诵集要(净宗早晚课)

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,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。净土法门单刀直入、直指众生以念佛心入佛知见。信愿持名,乘托阿...

般若波罗蜜多心经

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 「舍利子!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;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...

观世音菩萨普门品

尔时,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,偏袒(tǎn)右肩,合掌向佛,而作是言:世尊,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? 佛告无...

大悲咒注音版

1)南na 无mo 喝he 啰la 怛dan 那na 哆duo 啰la 夜ye 耶ye 2)南na 无mo ...

八十八佛大忏悔文

八十八佛大忏悔文: 大慈大悲悯(mǐn)众生,大喜大舍济含识,相好光明以自严,众等至心皈命礼。 南无皈依十方...

地藏菩萨本愿经

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,夜摩天宫,无量菩萨来集,说偈赞佛,尔时觉林菩萨,承佛威力,遍观十方,而说颂言, 譬(...

普贤行愿品

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,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,告诸菩萨及善财言:...

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

佛告阿难:汝常闻我毗奈耶中,宣说修行三决定义。所谓摄心为戒,因戒生定,因定发慧,是则名为三无漏学。 阿难,云...

金刚般若波罗蜜经

香赞: 炉香乍(zh) 爇(ru)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...

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

如是我闻。一时,薄伽(qi)梵(fn)游化诸国,至广严城,住乐(yu)音树下,与大苾(b)刍(ch)众,八千...

佛遗教经

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(亦名遗教经)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,度阿若憍陈如,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,所应度者皆已度讫,...

佛说十善业道经

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,与八千大比丘众、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。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:「一切众生心想异故,...

佛说八大人觉经

为佛弟子,常于昼夜,至心诵念,八大人觉: 第一觉悟:世间无常,国土危脆;四大苦空,五阴无我;生灭变异,虚伪无...

华严经·净行品

(据《华严经疏钞》分段)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: 一、十种三业 佛子,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?云何...

佛说观无量寿佛经

御製无量寿佛赞  西方极乐世界尊,  无量寿佛世希有;  能灭无始亿劫业,  令彼苦恼悉消除。  若人能以微...

六祖大师法宝坛经

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,忘言得旨端可悟明。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,拈华于灵山会上...

十小咒注音版

1、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(nan)无(mo)佛(fo)驮(tuo)耶(ye) 南(nan)无(mo)达(da...

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

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: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,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...
更多佛教经文  注音版经文

斌宗法师《涅槃是什么》

前言 修学佛法最后的归趣在求证涅槃,那么学佛修行的人,当要彻底明白它,不可轻易忽略它。然而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...

「法会」的原意究竟是什么

谈起佛教的共修活动,法会算是许多人认识佛教的入门砖。但是学佛新手初来法会现场,对...

【推荐】佛教十宗略述

释迦世尊住世之时,说法四十九年,皆随众生根机,方便立说,初无所谓宗派。大法东来,...

佛的三十二相

三十二相是佛陀所具有的庄严德相,由长劫修习善行而感得,其他修行人可具有某些庄严特征,但只有佛陀及真正意义上的...

佛菩萨为什么要坐在莲花上

莲花表征清净无染,光明自在的意思,因为莲花出于污泥而不染,这种美德与特征,佛陀喜欢拿莲花作譬喻。 而莲花在佛...

佛学之宇宙论——四劫

佛典分世界之成坏为成住坏空四期,或称四劫。劫者,译云时分、大时、长时,此大时不能...

佛门敲钟的含义

佛门、佛事,钟用于祈寿、感化、超度众生。在一口佛钟上铸有这样的铭文:闻钟声,烦恼...

各宗要略——唯识宗

学统 唯识宗,又称法相宗。说明万法唯识所显及分析诸法相状。 佛灭后九百年顷,弥勒...

出家师父的法名为何要尊称上下

僧人自称法号有:释某某、草字某某、衲子某某、沙门某某、比丘某某。而某某法师、某某...

诵经时要注意这10个问题

1、读佛经律时应焚香端坐,如对圣容,不可靠背交足,有失恭敬。欲读经,必先静坐片刻...

佛学常见辞汇(九画)

【皈依】 皈向、依靠、救度之义。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,叫做皈依三宝,也叫做三皈依。 【南无】 华译归命、敬...

出家人的五堂功课是哪五堂

参加三坛大戒的新戒们报到后,就要接受五堂功课的考核。考核内容是五堂功课的背诵唱念...

「无事不登三宝殿」的说法从何而来

人们常说:无事不登三宝殿。无事不登三宝殿说法从何而来?是什么意思?三宝殿指的是哪...

略说四谛--苦集灭道

苦谛 即三界六道之苦报。此苦报包括有情及有情所依处,即有情世间、器世间。苦以逼迫...

佛像开光的表法意义

佛教中任何仪式都具有一定的表法意义,开光也不例外。 我们众生从无始以来,受到无明尘垢的污染,而不能彻见诸法的...
更多佛法入门

不定地方不定地点,随机有智慧去放生

问: 当今放生我认为是一大难事,因为有些时候放生款比较多,我们又想节约一些钱,多...

圣严法师:向佛菩萨祈祷有用吗

是的,佛教深信祈祷的功能。事实上,从灵验的程度及灵验的比例上考察,佛教远比其他神教的祈祷功能,更显著、更有力...

为什么在娑婆世界修行一日胜过极乐世界修行百年

问: 《无量寿经》说:斋戒清净一日一夜,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。这句话怎么理解?难道在这个世间受个八关斋戒,参...

大安法师:有了信愿持名就一定能往生吗

问: 如何正确理解和实践信愿行?只要有了信愿持名,就一定能往生吗? 大安法师答: 往生的条件是信愿行三资粮,...

生病后医治效果不明显,如何才能好

问: 我得皮肤病多年,多方医治效果不明显。现在吃净口素,念大悲咒,念佛号,并放生,效果比过去强些,并没有好利...

圣严法师《无事是贵人》

问:临济义玄禅师说:无事是贵人。我想他的意思并不是说养尊处优的人是贵人,而是心中无事、心无挂碍的人是贵人? ...

【推荐】观音菩萨是西方三圣,为何念他的名号不能往生

问: 请法师慈悲开示,观世音菩萨是西方三圣,辅佐阿弥陀佛普渡十方众生离苦得乐,为...

没有法师作证明,在佛像前自行归依可以吗

问: 有的人没有请法师作证明,在佛像前自行归依,而且自行做法名,这是正确或错误。这能算归依好吗。 答: 这是...

观世音菩萨在哪里,他什么时候在,是什么形象

观世音菩萨就在我们心中,没有距离。 观世音大士证得耳根圆通,由此身心微妙周遍法界...

煮菜时放一点料酒吃了犯酒戒吗

问: 请问第五条戒,酤酒戒当中提到药酒不犯,但生活中常以米酒入菜,吃了以后是否犯...

末法时期如何选择善知识

问: 末法时期善知识很重要,该怎样选择呢? 大安法师答: 末法时期善知识的重要性,就在于给你建立正信、正知、...

念佛为何要记数,记数不是分心了吗

问: 既然都是念佛,何必要记数呢,记数不是分心了吗,请师父开示:念佛是记数好还是不记数好啊?印光大师开示念佛...

星云大师《如何放下眷属》

《涅盘经》云:夫盛者必衰,合会者别离。《成佛之道》云:合会要当离,有生无不死。人生在世,或是父母儿女,或是夫...

得了不治之症该存什么样的心态

问: 如果得了不治之症,念佛功夫还不能伏住烦恼习气,该如何是好?是应当求佛加持令自己病情好起来,还是什么都不...

如何理解「以摄心专注而念」

问: 如何理解彻悟大师以摄心专注而念,为下手方便一句此处的摄心? 大安法师答: 这句话已经把如何摄心告诉我们...
更多佛学问答

【佛教词典】离染服

(衣服)袈裟之异名。释氏要觉上曰:大集经云:袈裟名离染服。...

【佛教词典】一切如来金刚誓诫

(术语)如来三昧耶之本誓也。大疏九曰:结三昧耶者,即是必定师子吼,说诸法平等义故,立大誓愿,当令一切众生得如...

【佛教词典】九品往生

又作三辈生想、一九之生。修习净土法门,上、中、下三根皆得往生,依此三根分为九品。即:(一)上品上生,先发三心...

【佛教词典】三纲

(职位)各寺设三人役务,吾国有上座,寺主,维那,或上座,维那,典座,日本谓之上座,寺主,都维那。如僧纲,以有...

【佛教词典】五八识

五识与八识。五识是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;八识即第八阿赖耶识。...

【佛教词典】龙泉

(一)龙所住之泉池。以龙力不可思议,故泉水永不涸竭。大智度论卷七(大二五·一一四上):“譬如龙泉,龙力故,水...

【佛教词典】诸受欲者于现法中有三种义

【诸受欲者于现法中有三种义】 p1363 瑜伽七十一卷二页云:复次诸受欲者,于现法中,有三种义。一、追寻财宝...

【佛教词典】二种生死

(名数)一分断生死,诸有漏善不善之业,由烦恼障助缘所感之三界六道果报也。其身果报有分分段段之差异,故曰分段。...

【佛教词典】道体

谓圣道之体。指自己之本心,以一切之圣道由之而生故。大乘义章卷十八(大四四·八二九下):“就心法分别,真识之心...

【佛教词典】五浊

【五浊】 p0251 瑜伽四十四卷十八页云:言五浊者:一者、寿浊。二者、有情浊。三者、烦恼浊。四者、见浊。五...

【佛教词典】断善阐提

指极罪恶断善根永不能成佛的人。...

【佛教词典】法华三部经

指无量义经、妙法莲华经、观普贤菩萨行法经等三经。即:(一)无量义经,全一卷,萧齐昙摩伽陀耶舍译。此经旨在说实...
更多佛教词典

初心菩萨亟须亲炙阿弥陀如来

疏文:正定聚者,拣异邪定、不定,以凡夫邪外已定,初心进退未定,今生安养,无论高下...

修净土的人是专修好,还是圆修好

问: 有法师说,净密双修的功德最大,单修净土念佛法门功德小。但是又有另外一个法师...

每天早上盥洗后就做这两件事

若或事务多端,略无闲暇,当于晨朝盥漱毕,有佛则礼佛三拜,正身合掌念南无阿弥陀佛,...

【推荐】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漫画版

印光大师开示: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为念佛秘诀 都摄六根,为念佛最妙之一法。念时无论...

「至信」与「至乐」的含义

至信就是深信,里面不夹杂怀疑。法相宗里说信是一个善心法,十一位善法之首。信心就是...

净宗祖师思想的现代价值

净宗十三祖的净土思想,犹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,点缀在我国净土宗发展史上,构成中国佛...

印光大师嘉言录--劝信愿真切

甲、示真信切愿 ● 所言信者,须信娑婆实实是苦,极乐实实是乐。娑婆之苦,无量无边。总而言之,不出八苦,所谓生...

念佛闭目易入昏沉,若不善用心或有魔境

原文: 念佛闭目,易入昏沉,若不善用心,或有魔境。但眼皮垂帘(即所谓如佛像之目然...

欣往西方 厌离娑婆

阿弥陀经说,若善男子善女人执持阿弥陀佛名号,若一日、若二日、若三日,乃至七日,一...

不期无常到,君向何处去

二〇一三年旧历新年之后,我先后遇上三位有缘老人去世。春节本为欢聚日,却有伤心离别...

怎样选择四十八愿中与自己相应的愿

问: 经过师父的分析、解释四十八愿,弟子对弥陀的功德有更丰富的认知。但是极乐世界...

念佛的感应道交不是单方面的

感应道交 譬如有人,一专为忆,一人专忘,如是二人,若逢不逢,或见非见。二人相忆,...

老年人常被病魔侵袭折磨该怎么办

问: 我已老了,身体常常被病魔侵袭折磨,虽然早晚功课和念佛都不间断,但仍旧一样。前天,看了《高僧传》,里面有...

印光大师的十念计数法

印光大师的十念计数法是把慈云尊者的十声念佛,就是呼吸念佛和数息观,这两个把它整合...

极乐世界是报土还是化土

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土。对这个净土的类别的这种判别呀,也是自古以来净土理论家所讨论...
更多净土文章

慧律法师:心无所住就是安住

世间没有中庸,无相才是真正的中庸;心无所住就是中庸;空一切法才是中庸之道。 有信徒问我:心要安住在哪里?我告...

修行是自己的事,没有一个人可以把「道」送给你

其实修学是不能取代的。我再讲一次,没有一个人可以把道送给你,不可能! 所以宗喀巴...

让目标看得见

这是一个流传很久的故事。几十年前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,使英美等国的经济陷入了萧条期,也使一户单亲家庭的生活质量...

持名念佛是径中之径

昨天有同学说到学和修,善导大师曾经说过,三藏十二部归纳一下,无非说了解、行这两门...

平等、无求、无贪

在佛教讲平等,看一切众生平等,一切众生也都是佛,一切众生也都能成佛。相信自己是佛...

长相的庄严与否,跟善恶业力有直接相关

请看第三各得真金色身愿。 设我得佛,国中天人,不悉真金色者,不取正觉。 在上次所...

将挑剔转为善用

在一个小小的同学聚会上,有个漂亮女孩在喋喋不休地诉说她东家的不是。女孩说,那东家...

【推荐】念佛行人病重时不能有的念想

若气促,则只念阿弥陀佛四字。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。除此一念外,心中不可再起...

黄帝与牧童

《庄子》中有一篇文章,其中一段是叙述黄帝问路的故事。黄帝与六位贤士去访问一位修道的隐士,在山上迷了路,当时,...

佛教之三种简易修持法

今天承诸位善友请我演讲。我以为谈玄说妙虽然极为高尚,但于现在行持终觉了不相涉,所...

不要贪恋世间生灭的福报

过去,波斯匿王每次到祇洹精舍聆听佛陀开示时,必先脱下随身的庄严饰物,虔诚顶礼后再请法。一日,佛陀为波斯匿王开...

八种食物让你远离癌症

1)茄子:霜打的茄子是好药 中药许多方剂及民间验方中,时常使用秋后老茄子、霜打茄子。越来越多证据表明,茄子具...

略说天台宗的十乘观法

十乘观法是天台宗智者大师总结的十种观行法门,总结非常圆满。 修圆顿止观之前,即二...

鱼王悲心救饥民

久远之前,有一群贫穷困苦的人,一心向佛,也发心布施。其中一位以航海运货维生者,在航行时看到海里有大鱼追逐食啖...

瞻礼供养地藏像的感应

【若未来世。有善男子。善女人。闻是菩萨名字。或赞叹。或瞻礼。或称名。或供养。乃至...

【推荐】被玩坏了的「开光」

开光是许多宗教都有的宗教仪式。在我国,佛教中有开光,道教也有,而在民间信仰中,开...

这人好像很富有,但是这个不是福德

【须菩提。于意云何。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。以用布施。是人所得福德。宁为多不。须...

晚年要是受了病苦,一定要忍耐下来

问: 如果已知道身体已经败坏严重,虽不是立即会死亡,但想求往生,开始不进食,不看...

禅师不读经

后唐庄宗皇帝在皇宫内设斋供养众僧。看见僧人们全在看佛经,只有休静禅师无所事事。 皇帝问:禅师为什么不看经呢?...

星云大师《佛教对「素食问题」的看法》

肉食普遍被认为是富裕生活的食物,因此,生活贫困的地区,往往逢年过节时才能吃到肉。但是时代走到今日,社会发展迅...

因为经常吵架就离婚了,女儿也不和我亲

问: 请尊敬的上宏下海法师开示,我和前夫是大学同学,孩子也十二岁了,因为经常吵架就离婚了,我现在非常痛苦,但...

刚出家时最好不要独住

问: 法师慈悲!弟子的常住是男女共住的道场,那么弟子有另外一个道友是独住的,请弟...

求外在的佛还是内在的佛

问: 我求观世音菩萨,求阿弥陀佛。请问师父是否真的有一个身外的佛可求?还是求自己心中的佛自性呢? 传喜法师答...

要了解我们自己的念头

我们说修道是什么?修道就是修心,就是修我们的念头,用通途教理的话来说一念具足十法...

诸佛与一切众生,唯是一心,更无别法

诸佛与一切众生,唯是一心,更无别法。此心无始已来,不曾生、不曾灭、不青不黄、无形...

《一函遍复》白话译

(印光大师著 圆涛法师白话译) 净土法门,对上、中、下三种根机,不管是利根、钝根...

忏悔的必要性——因缘果报有三大理论

我们看甲二的忏悔方法。前面讲到忏悔的善根,这个是灭罪的正因。这以下是灭罪的助缘方...

圣严法师《赶而不急》

有个弟子曾经问我:『师父,我很积极,可是我也很急,因为我总是想用很短的时间做很多事。每次一件事还没做完,就老...

母亲的心

有一位寡母茹苦含辛把幼小的独子抚养成人,母子身影相吊,相依为命,走过艰辛坎坷的日子。儿子长得温文儒雅,才学出...

王阳明的五大处世之道

王阳明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争议的立德、立功、立言三不朽的圣人。曾国藩曾这样评价...

阿修罗的生命状态与投胎业因

在地狱、畜生、饿鬼、人、阿修罗、天等六道轮回的众生中,人们对阿修罗的认识,相对来...

良言一句三冬暖,恶语一句六月寒

有一个剃头匠,很不会说话,每次说话都伤人,常惹人不乐意。他怕砸了饭碗,所以给人剃头时就不说话。有个地方官听说...

难当的和尚 难得的清净信

我们不要把这修行信心看的很简单了,非常的重要,不可能的。十信满心,发菩提心的时候...

果报的不同,源于认知的差别

佛法并不是盲目的信仰,而是符合因果法则的真理,既然能得到自在的果地,必有其自在的...

一心念佛得佛助 不解佛力苦劳碌

我们由前世到今生必定欠了众生很多的债务,债务包括了:我们杀生吃肉欠众生很多的命债...

嫖娼的真实报应

我是四川一家乡镇企业的财务人员,要不是那场灾难,我的生活应该像其他人那样快乐、自...

观照力是任何修行的一个根本法门

在大乘佛法当中把修行人分成三种: 第一种是偏重心力的修学。 有些人他平常修行不念...

真假故乡

战国时代,有一位在楚国长大、原籍燕国的人,年岁增长后,常常惦念着自己出生的地方,想要落叶归根。刚好有位朋友要...

佛疗六法

一、念佛对治业障: 平时多用念佛的名号、智慧、功德,想佛的庄严身像,达到入定安息的境界,消除业障。 二、观心...

金色容颜转凡心

设我得佛,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,不取正觉。《佛说无量寿经》 这一愿是各得真金色身...

把QQ头像换成佛菩萨的头像

近来看到很多佛友的QQ头像,各种各样的都有。有男人的、女人的、小猫的、小狗的、骷髅的、风景画等,还有的是很不...

在家学佛应当注意的五点

随着时代的进步,佛法作为一种人生的最高智慧,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公众的认同,学佛的年...

身上带这个咒,一切灾害毒害皆不能害

【阿难。若诸世界。随所国土。所有众生。随国所生。桦皮贝叶。纸素白?。书写此咒。贮...

心灵在放生中得到升华

我生活在一个很美的地方,四面有山,四周绕水。是的,那就是山水甲天下的桂林。在这样...

学道之人,虑宜远,思宜近

虑宜远,思宜近。我们在做计划的时候,要有一个远大的计划、远大的目标,但是我们在思...

南山律祖道宣大师

戒律,是佛弟子用来净化个人的准则,以及促进社会和谐、净化人心的方法,特别是和敬僧...

藏六如龟

在佛陀的弟子当中,根机有利有钝,有的人一点即通,有的需要耐心琢磨,但是佛陀都能耐心观机逗教,给予启发。譬如有...

佛学与医学的关系

表面看来,好像佛学与医学毫无关系,了不相涉。但如果把医学的范围放大了,作广义的讲...

野狐禅「不落因果」

《无门关》第二则里有百丈野狐的公案。 百丈和尚,凡参次有一老人,常随众听法。众人退,老人亦退。 忽一日不退,...

修行四念处的重要

念佛法门与四念处 净土法门,于后汉灵帝年间已来中国!至东晋慧远大师赞扬于卢山,昙...
更多推荐文章  返回顶部